一种复合吸附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
俞树荣; 张婷; 冯辉霞; 王毅; 王青宁; 赵亚彬; 李澜; 张飞龙
2008-12-17
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公开日期2008-12-17
授权国家中国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摘要一种复合吸附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含有凹凸棒石、活性氧化铝、成型剂以及活性组分,以所述的凹凸棒石和活性氧化铝为载体,按重量百分比计,凹凸棒石的含量为50~70%,活性氧化铝的含量为20~40%,成型剂的含量为0.01~5%,活性组分的含量为0.1~10%,所述活性组分选自IB族、IIB族、VIIIB族和镧系非贵金属氧化物的一种或几种;其制备步骤为:按所述配比,将凹凸棒石、活性氧化铝、成型剂和水混合均匀,将其陈化、造粒、干燥后焙烧;将焙烧后的物品用酸改性后,在一种含有活性组分的溶液中浸渍并焙烧。
申请日期2007-06-14
优先权日2007-06-14
专利状态撤回-视为撤回
申请号CN200710018174.0
公开(公告)号CN101322915A
IPC 分类号B01D53/86 ; B01D53/48 ; B01J20/12 ; B01J23/70 ; B01J23/10 ; B01J23/06
专利代理人董斌
代理机构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权利要求1、一种复合吸附脱硫剂,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吸附脱硫剂含有凹凸棒石、活性氧化铝、成型剂以及活性组分,以所述的凹凸棒石和活性氧化铝为载体,按重量百分比计,凹凸棒石的含量为50~70%,活性氧化铝的含量为20~40%,成型剂的含量为0.01~5%,活性组分的含量为0.1~10%,所述活性组分选自IB族、IIB族、VIIIB族和镧系非贵金属氧化物的一种或几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吸附脱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分选自铁、钴、镍、铜、锌、镧系稀土金属氧化物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吸附脱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棒石原矿取自甘肃临泽或会宁产凹凸棒石矿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吸附脱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凸棒石原矿中凹凸棒石的含量在31~67%。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吸附脱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氧化铝选自Y型或X-P型活性氧化铝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吸附脱硫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剂选自变性淀粉、羧甲基纤维素、硅溶胶、铝溶胶中的一种或几种。 7、复合吸附脱硫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为:按权利要求1所述配比,将凹凸棒石、活性氧化铝、成型剂和水混合均匀,将其陈化、造粒、干燥后焙烧;将焙烧后的物品用酸改性后,在一种含有活性组分的溶液中浸渍并焙烧,所述活性组分选自IB族、IIB族、VIIIB族和镧系稀土金属化合物的一种或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吸附脱硫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用酸选自有机酸,如醋酸,或无机酸,如硫酸、盐酸、硝酸、磷酸中的一种或几种;酸的浓度为0.1~5.0mol/L。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吸附脱硫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渍溶液浓度为1%至饱和,浸渍时间至少为1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吸附脱硫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复合吸附脱硫剂制备时焙烧温度为400~1000℃,焙烧时间至少为1小时。
引用专利CN1203828A;GB2122597A;US4818740A
被引用专利数量20
简单法律状态失效
文献类型专利
条目标识符https://ir.lut.edu.cn/handle/2XXMBERH/110181
专题石油化工学院
教务处(创新创业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俞树荣,张婷,冯辉霞,等. 一种复合吸附脱硫剂及其制备方法[P]. 2008-12-17.
条目包含的文件 下载所有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CN101322915A.PDF(382KB)专利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下载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俞树荣]的文章
[张婷]的文章
[冯辉霞]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俞树荣]的文章
[张婷]的文章
[冯辉霞]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俞树荣]的文章
[张婷]的文章
[冯辉霞]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CN101322915A.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