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制冷和自恢复寒区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董建华; 董旭光; 王永胜; 何天虎; 朱彦鹏; 王冰霞; 吴意谦; 代涛; 袁方龙; 高发阳
2016-04-13
专利权人大连肯维斯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公开日期2016-04-13
授权国家中国
专利类型授权发明
摘要主动制冷和自恢复寒区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属寒区边坡支护领域;包括框架、热锚管和制冷装置,热锚管由热管通过螺纹与中空锚管连接构成;制冷装置由制冷片,温控开关和太阳能板通过导线连接构成;热锚管冷凝段安装制冷片;在热锚管上依次套锚具、弹簧和垫板,并将热锚管置于坡体洞内;在热锚管内压力注入浆体使其锚固于稳定冻土层;在坡面上施作土工格栅和框架,用锚具将热锚管锚固于框架上;在坡脚施设排水沟;用导线依次将制冷片,框架上的温控开关和太阳能板连接。
申请日期2014-11-06
优先权日2014-11-06
预估到期日2034-11-06
语种中文
专利状态授权;一案双申;权利转移
申请号CN201410618035.1
公开(公告)号CN104358265B
IPC 分类号E02D17/20 ; E02D3/11
专利代理人董斌
代理机构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CPC分类号E02D3/11 ; E02D5/74 ; E02D5/76 ; E02D17/20
权利要求1.主动制冷和自恢复寒区边坡支护结构,包括框架、热锚管(5)和制冷装置,其特征为:热锚管(5)由热管(6)通过螺纹与中空锚管(12)连接构成;金属内管(7)嵌套于金属外管(8)内,金属内管(7)与金属外管(8)之间两端封闭构成中空封闭圆筒,并在封闭圆筒内充填传热工质(9)形成热管(6);热锚管(5)中金属环(10)前部为冷凝段(A),后部为蒸发段(B);制冷装置由制冷片(14),温控开关(15)和太阳能板(16)通过导线(17)连接构成;热锚管(5)的冷凝段(A)安装制冷片(14);在热锚管(5)上依次套锚具(18)、弹簧(19)和垫板(20),并放置于坡体洞内;在热锚管(5)内压力注入浆体(21),通过中空锚管(12)上的出浆孔(13)与周围土层粘结成锚固段(C);在坡面上施作土工格栅(22)和框架,热锚管(5)穿越横梁(2)和立柱(3)的交叉位置,用锚具(18)将热锚管(5)锚固于框架上;在坡脚施设排水沟(24);用导线(17)依次将制冷片(14),框架上的温控开关(15)和太阳能板(16)连接;温控开关(15)的感应转换温度设定为0°C;外界温度高于0°C时,温控开关(15)控制太阳能板(16)与制冷片(14)连通;外界温度低于0°C时,温控开关(15)控制太阳能板(16)与制冷片(14)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制冷和自恢复寒区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的金属外管(8)的1/3左右位置带有金属环(10),金属环(10)外带有用于连接锚具(18)的外螺纹,金属内管(7)后端带有与中空锚管(12)连接的内螺纹;金属外管(8)的直径为70~90mm,长度为3.5~6.0m;金属内管(7)长度与金属外管(8)相等,直径为30~4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制冷和自恢复寒区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空锚管(12)前段带有外螺纹,周围带有出浆孔(13),中空锚管(12)的直径与金属内管(7)相同,长度为1.5~3.0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制冷和自恢复寒区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冷片(14)为半导体制冷片,额定电压24V,额定电流6A,可为单层或多层制冷片;太阳能板(16)电压与制冷片(14)电压相同,太阳能板(16)的正极与制冷片(14)的红线连接,负极与黑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制冷和自恢复寒区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19)的刚度系数为200~600N/mm,直径取值金属外管(8)直径和锚具(18)外径之间,长度为80~15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制冷和自恢复寒区边坡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锚具(18)内径与金属环(10)相同,外径120~150mm,且带有与金属环(10)相配套的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制冷和自恢复寒区边坡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为,其步骤为: (1)预制热管(6):根据工程实际确定多年冻土冻融活动层的最大厚度,最大厚度即为热管(6)的蒸发段(B)的长度;根据蒸发段(B)与冷凝段(A)是2:1的关系,确定热管(6)的总长度;在金属外管(8)的1/3位置处焊接金属环(10),并在金属环(10)上车削螺纹;在金属内管(7)的一端车削内螺纹;金属内管(7)嵌套于金属外管(8)内,且将金属外管(8)与金属内管(7)之间的两端用实体封闭构成中空的封闭圆筒,并在封闭圆筒内充填传热工质(9),在冷凝段(A)上设有散热片(11),且在金属外管(8)和散热片(11)的外面涂防腐层; (2)制作中空锚管(12):根据工程计算确定中空锚管(12)的长度;选取直径与金属内管(7)相同的中空杆体,在前段车削与金属内管(7)内螺纹相配套的外螺纹,在中空杆体上按直径为3~6mm、间距为50~80mm钻出浆孔(13); (3)制作锚具(18)和弹簧(19):制作外径120~150mm,内径与金属环(10)相同的锚具(18);制作刚度系数为200~600N/mm,长度为80~150mm的弹簧(19),直径取在金属外管(8)和锚具(18)外径之间; (4)放线及定位:首先根据工程设计用测量仪器进行放线,其次从坡顶向下开挖边坡,之后用测量仪器定位热锚管(5)的施设位置; (5)施工热锚管(5):将热管(6)通过螺纹与中空锚管(12)连接,构成热锚管(5);在冻土层中按设计角度开设孔洞,从无散热片(11)的一端依次将锚具(18)、弹簧(19)和垫板(20)套在热锚管(5)上,然后放置于坡体孔洞内;在热锚管(5)内压力注入锚固浆体(21),使其从出浆孔(13)渗出,与周围稳定土层粘结形成锚固段(C); (6)施工土工格栅(22):在坡面上铺设土工格栅(22); (7)浇注压顶冠梁(1)、横梁(2)和立柱(3):在第一根立柱(3)和第一排横梁(2)的设计位置处支模,在支模而成的槽内绑扎横梁(2)、立柱(3)的钢筋骨架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框架; (8)待横梁(2)、立柱(3)的混凝土强度达到85%以上时对热锚管(5)进行预应力张拉,并用锚具(18)将热锚管(5)锚定在框架上; (9)种植植被(23):在横梁(2)和立柱(3)之间的土工格栅(22)内种植植被(23); (10)按照第(5)、(6)、(7)、(8)、(9)步的步骤施工下一个工作面的热锚管(5)、土工格栅(22)、横梁(2)和立柱(3),并种植植被(23),完成各层热锚管(5)的张拉与锚固; (11)按照第(7)步工序施工立柱(3)至立柱(3)的底端,在立柱(3)的底端设计位置处施工横梁(2),施工其余热锚管(5)和土工格栅(22),并完成相应工序; (12)在立柱(3)的底端对应位置处制作基础桩(4):在开设的桩孔内放入钢筋笼,将立柱(3)的底端外伸钢筋和基础桩(4)内钢筋焊接连接,浇注基础桩(4); (13)在坡脚浇筑混凝土排水沟(24); (14)安装制冷装置:在施工完成热锚管(5)的冷凝段(A)上安装制冷片(14),将制冷片(14)的冷面与热锚管(5)粘贴;在框架上安装温控开关(15)和太阳能板(16);用导线(17)将制冷片(14)、温控开关(15)和太阳能板(16)串联起来;太阳能板(16)的正极与制冷片(14)的红线连接,负极与黑线连接。
引用专利CN103485354A;CN103485355A;CN103850254A;CN103938658A;CN204199305U;KR1020050079706A
被引用专利数量0
简单法律状态有效
文献类型专利
条目标识符https://ir.lut.edu.cn/handle/2XXMBERH/109485
专题土木工程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董建华,董旭光,王永胜,等. 主动制冷和自恢复寒区边坡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P]. 2016-04-13.
条目包含的文件 下载所有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CN104358265A.PDF(1243KB)专利 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下载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董建华]的文章
[董旭光]的文章
[王永胜]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董建华]的文章
[董旭光]的文章
[王永胜]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董建华]的文章
[董旭光]的文章
[王永胜]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CN104358265A.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