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
高陡边坡坡顶建构/筑物锚筏基础构造
朱彦鹏; 李亚胜; 王露; 李京榜; 陶钧; 杨奎斌; 赵福登; 朱乔红; 刘鑫
2018-08-07
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公开日期2018-08-07
授权国家中国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摘要高陡边坡坡顶建构/筑物锚筏基础构造,锚索(1)是由和山体连接的锚固段(3)、提供预应力的张拉段(4)以及和建(构)筑物相连接的浇筑段(5)组成;通过锚索(1)与建(构)筑物基础中板式结构(2)在水平向相连接,能提高建构/筑物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通过一次注浆管(13)、二次注浆管(14)将砂浆(8)注入锚孔(24)使锚索(1)与山体牢固连接的部分即为锚固段(3);二次注浆管(14)注浆段设置有注浆孔(15),注浆孔(15)使用防止砂浆(8)灌入的橡胶薄膜(16)封孔。
申请日期2017-12-15
优先权日2017-12-15
预估到期日2027-12-15
语种中文
专利状态授权
申请号CN201721747565.1
公开(公告)号CN207700208U
IPC 分类号E02D27/01 ; E02D5/74 ; E02D5/76
专利代理人董斌
代理机构兰州振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权利要求1.高陡边坡坡顶建构/筑物锚筏基础构造,该基础构造包括锚索(1)和建构/筑物基础中板式结构(2),其特征在于锚索(1)是由和山体连接的锚固段(3)、提供预应力的张拉段(4)以及和建构/筑物相连接的浇筑段(5)组成;通过锚索(1)与建构/筑物基础中板式结构(2)在水平向相连接,能提高建构/筑物抵抗水平荷载的能力;通过一次注浆管(13)、二次注浆管(14)将砂浆(8)注入锚孔(24)使锚索(1)与山体牢固连接的部分即为锚固段(3);二次注浆管(14)注浆段设置有注浆孔(15),注浆孔(15)使用防止砂浆(8)灌入的橡胶薄膜(16)封孔;在一次注浆管(13)、二次注浆管(14)和钢绞线(10)组成的束状体上设置有对中支架(9)、一次注浆管(13)及二次注浆管(14)穿入对中支架(9)的内侧,钢绞线(10)绑扎在对中支架(9)外侧,使钢绞线(10)、一次注浆管(13)及二次注浆管(14)保持在锚孔24的中心位置;对中支架(9)是由直径为60mm~80mm,长为200mm~300mm钢管(11)和三条由钢筋以一定弧度弯曲制成的支架(12)构成的;导向帽(7)焊接于锚固段(3)钢绞线(10)的端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边坡坡顶建构/筑物锚筏基础构造,其特征在于:张拉段(4)是指给锚索(1)施加预应力的部分,其主要组成为钢绞线(10),该段钢绞线(10)杆体上涂抹有润滑油脂(17),并在外侧包裹有波纹管(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陡边坡坡顶建构/筑物锚筏基础构造,其特征在于:浇筑段(5)是指锚索(1)位于建构/筑物基础中板式结构(2)中的部分;浇筑段是由钢绞线(10)及锚具(6)构成的;锚具包括槽钢(19)、锚下垫板(20)及锚板(21),锚板(21)上设置有穿钢绞线(10)的孔洞,孔洞中放置有夹片(22),锚下垫板(20)中央有一中央孔洞(23);将两条槽钢(19)背对设置,钢绞线(10)穿入两条槽钢19夹缝后再穿入锚下垫板(20),施加预应力以后安装锚板(21),利用夹片(22)锁定预应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陡边坡坡顶建构/筑物锚筏基础构造,其特征在于两条槽钢(19)与建构/筑物基础中板式结构(2)中的配筋通过焊接的方法相连接。
被引用专利数量0
简单法律状态有效
文献类型专利
条目标识符https://ir.lut.edu.cn/handle/2XXMBERH/108627
专题兰州理工大学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朱彦鹏,李亚胜,王露,等. 高陡边坡坡顶建构/筑物锚筏基础构造[P]. 2018-08-07.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朱彦鹏]的文章
[李亚胜]的文章
[王露]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朱彦鹏]的文章
[李亚胜]的文章
[王露]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朱彦鹏]的文章
[李亚胜]的文章
[王露]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