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沉积修复铝合金组织与可降解性能
张建斌1,2; 张雷雷1,2; 刘航; 容煜1,2; 焦凯1,2; 石玗1,2
2020-05-15
发表期刊表面技术
期号2020-10页码:224-232
摘要目的采用电火花沉积技术修复铝合金铸造缺陷。方法采用两种电极(ER5356电极和自制电极),在优化电火花沉积工艺条件下,修复铝合金表面气孔,系统研究电火花沉积工艺、电极材料、沉积气氛对修复层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合能谱仪(EDS)对修复层界面组织和成分进行表征;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修复层的硬度;用电化学工作站测试修复层的Tafel曲线,在水浴中测试修复层的降解速率,从热力学与动力学两方面对修复层的降解性能进行全面评价。结果在氩气气氛中的最佳修复工艺参数为:频率5000 Hz,电容150μF,沉积角度45°,此时的热输入为0.480 J。在氩气气氛中的修复层组织致密,且元素均匀分布,减小了成分偏析。由于消除了枝晶,修复层的硬度相对于基体的硬度略有提高。自制电极修复层的自腐蚀电位(–1.493 V)低于基体的自腐蚀电位(–1.421 V),ER5356电极修复层不溶于水,自制电极修复层降解速率稍快于基体。结论使用电火花沉积技术,可对3.5英寸压裂球表面缺陷进行修复,经测试,硬度和降解性能达到工程指标。
关键词电火花沉积 修复 铝合金 组织 降解性能
DOI10.16490/j.cnki.issn.1001-3660.2020.10.025
URL查看原文
收录类别CNKI
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号TG661;TG146.21
引用统计
文献类型期刊论文
条目标识符https://ir.lut.edu.cn/handle/2XXMBERH/104195
专题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者单位1.兰州理工大学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兰州理工大学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第一作者单位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省部共建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张建斌,张雷雷,刘航,等. 电火花沉积修复铝合金组织与可降解性能[J]. 表面技术,2020(2020-10):224-232.
APA 张建斌,张雷雷,刘航,容煜,焦凯,&石玗.(2020).电火花沉积修复铝合金组织与可降解性能.表面技术(2020-10),224-232.
MLA 张建斌,et al."电火花沉积修复铝合金组织与可降解性能".表面技术 .2020-10(2020):224-232.
条目包含的文件 下载所有文件
文件名称/大小 文献类型 版本类型 开放类型 使用许可
电火花沉积修复铝合金组织与可降解性能.p(2066KB)期刊论文出版稿开放获取CC BY-NC-SA浏览 下载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建斌]的文章
[张雷雷]的文章
[刘航]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建斌]的文章
[张雷雷]的文章
[刘航]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张建斌]的文章
[张雷雷]的文章
[刘航]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文件名: 电火花沉积修复铝合金组织与可降解性能.pdf
格式: Adobe PDF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