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传统村镇保护建筑的加固装置
李鸿飞
2018-10-12
专利权人兰州理工大学
公开日期2018-10-12
授权国家中国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传统村镇保护建筑的加固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传统村镇保护建筑的加固装置,包括安装在固定座上的第一固定装置,第一固定装置设有圆形的背板,背板内侧的中心位置设有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的自由端设有表面带螺纹的锥形的钻头,背板的外侧表面上有第三通孔和第一安装孔,所述背板的侧壁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通过螺栓与位于支架上的第一通孔固定连接,支架为开口向上的U型结构,U型结构内设有开口向上的C型结构的凹槽,U型结构底部通过连接架与底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全可靠,保留了原有建筑的历史特性和年代感,能达到修旧如旧的目的。
申请日期2018-03-08
优先权日2018-03-08
预估到期日2028-03-08
语种中文
专利状态未缴年费
申请号CN201820322472.2
公开(公告)号CN207960005U
IPC 分类号E04G23/02 ; E04G23/04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传统村镇保护建筑的加固装置,包括安装在固定座(4)上的第一固定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装置(1)设有圆形的背板(14),所述背板(14)内侧的中心位置设有柱形的第一固定杆(2),所述第一固定杆(2)的自由端设有表面带螺纹的锥形的钻头(3),所述背板(14)的外侧表面上有第三通孔(12)和第一安装孔(11),所述背板(14)的侧壁设有若干个均匀设置的第二安装孔(13),所述第二安装孔(13)通过螺栓与第一通孔(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通孔(5)位于支架(20)上,所述支架(20)为开口向上的U型结构,所述U型结构内设有横截面为开口向上的C型结构的凹槽(6),所述U型结构底部通过连接架(7)与底板(8)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传统村镇保护建筑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2)内部设有内腔,所述内腔与第一固定杆(2)的表面间设有若干个第四通孔(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于传统村镇保护建筑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腔与背板(14)连通,所述背板(14)上设有用于封闭内腔的密封盖(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传统村镇保护建筑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2)的自由端设有螺纹孔(1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传统村镇保护建筑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孔(15)与螺杆(16)连接,所述螺杆(16)设置在第二固定杆(21)的自由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用于传统村镇保护建筑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杆(21)设置在第二固定装置(19)一侧的中心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用于传统村镇保护建筑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装置(19)设有与第一固定装置(1)结构相同的背板(1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传统村镇保护建筑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8)为条形结构,所述条形结构的两端表面分别设有第二通孔(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用于传统村镇保护建筑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结构的底部表面设有三菱型的防滑钉(9)。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用于传统村镇保护建筑的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14)的侧壁设有凸起的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安装在截面为C型结构的凹槽(6)上。
被引用专利数量0
简单法律状态失效
文献类型专利
条目标识符https://ir.lut.edu.cn/handle/2XXMBERH/108562
专题设计艺术学院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李鸿飞. 一种用于传统村镇保护建筑的加固装置[P]. 2018-10-12.
条目包含的文件
条目无相关文件。
个性服务
查看访问统计
谷歌学术
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鸿飞]的文章
百度学术
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鸿飞]的文章
必应学术
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
[李鸿飞]的文章
相关权益政策
暂无数据
收藏/分享
所有评论 (0)
暂无评论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